作者:刘赤民

我至今记着我一老师是如何厌恶批判精神的。我深深的对现代过敏民的麻木感到厌恶。他如何不喜欢批判精神无所谓,我们就是要革这样的人的命。但她将这一思想传播在下一代人,这会毒害青年。

批判不是什么负能量的表现。(无脑批判除外)他相反更是正能量的表现。鲁迅、巴尔扎克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他们是批判的,同时他们是正能量的。胡适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他的“少谈些主义”充分展示了他的不革命性不批判性,同时他也是负能量的。

这样一做对比,那些说批判充斥着负能量的人的本质也不难让人想到他们就是该被批的人。

我说的“现代国民的麻木”是什么意思呢?它现在与之前国民不问政事的态度是不同的他表现为热爱关注政事,但如何与那些正确认知社会现象的人如何区分呢?那就是“麻木”不会思考,他们以每日关注官方新闻为荣,所以就不加思索的认同“主流”的观念,新闻表现为国家机器中的一部分新闻的所思所展无不为维护国家统治服务。其中的意识形态输出是固定到统治阶级之中的,所以我给“主流”打了引号。回归话题,这样的麻木会使国民失去“向下看”的精神,并且会培养出国民的自负,尤其毒害青少年。当着事实与他们的“事实”不合时,他们会盲目的论证自己的“事实”,使常常出现偏激。上层为了抹杀掉国民的批判性,往往会用一堆不用时的用语来给国民营造一个纯粹美好的社会。具体表现在疫情的上海。上海因为政府工作不到位爆发很多次群众示威行动。但是正统新闻从来没有报道过或者轻描淡写的带过或者加以抹黑。这样在外界人的眼里,就是上级与下级群众其乐融融的景象。即使没有见到过,从可公布的消息也能看出公务人员的不为民着想。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看到客观的或者符合群众意识形态的新闻,还是多要自己向下看或者去国际软件上。上层们也是可以想到的,所以对外“翻墙”成了违法行为;对内封锁信息打压信息。

享乐主义也是一大危害。这一现象的产生,就是由“纯粹美好的社会”营造出来的。“享乐主义、脱离实际”是现代国民麻木的核心。所以他们容不得批评的存在,因为那样会使他们无地自容。

鲁迅被称之为民族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批判精神。他辛辣的文字洗涤抽打着封建道德礼教。他也不是高于人民的人,他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的榜样。他的文艺作品也不止一两次在中共文艺座谈会上被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文艺典范。鲁迅本身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也是一名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无产阶级的秘密”是马克思提到过的。而当无产阶级做国家主人是这样的秘密就被挖出来一些:“革命,批判,不崇拜”当我们看一看鲁迅的思想就会恍然大悟,而不只是对他的称号认知在表面。但是不同于官僚们所说的民族魂。

为什么这样说?如今鲁迅的文章在我们视野中渐渐淡出而留下的现存的鲁迅,也是被供奉为神像的残缺的鲁迅。所做这些的人不就是官僚吗?

像是在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的“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子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没错,他们推崇鲁迅反而是在毁灭鲁迅。我总是在网上看到)模仿鲁迅的口吻怎么怎么样”其有形而无神。鲁迅的文笔是一绝,但之所以是鲁迅的文字,是因为鲁迅的思想精华,一旦没有了神,形也就是无所谓的东西了。

他们同时在教科书中悄悄地上演鲁迅的消失,原因就在于他们为统治而为。文艺总为政治服务嘛。当着国民具有了批判精神,他们的统治就岌岌可危了。

如何培养批判性?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人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多要向下看。”

如今鲁迅的消失也印证了鲁迅的话。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令我笑死。”

刘赤民

欢迎指出不足。


泛左联盟,意为泛左翼团结的战线同盟,在当今晚期资本主义环境下,左翼势力在国际话语上式微,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当今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盟友,壮大实力,创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