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彤盛

近日与不少学生群体、青年进行了关于他们开展工作的一些交流,也收到了不少同志送来有关他们在青年群体中工作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再重复在这些具体问题上给予详细答案,而通过整理这些问题,试着从他们所处环境——学校,综合实际的例子,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结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加上一些个人的理解,总结出了以下五点较具有代表性的矛盾,也是大家可以去借鉴的,从这五个因素上去,对问题进行考虑。
一.大体上的左与右的矛盾
我们所开展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先进的,战斗性强的,左派思想为指导,在不同的群体中,在当下的社会中的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与这些思想相背的思想都会存在,并以不同形式与这些左派的思想斗争着,也会有不同的人群运用着这些不同的思想或无形地受这些思想影响着去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是这种斗争和矛盾,在当下的环境中特别是原本就思想与行为比较激进的年轻人群体,学生群体中呈现是缓和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有人群就会分左与右。”¹同志们需注意,我们日常在青年人中开展工作发生的矛盾,与国家上,社会上以组织为单位的大规模意识形态冲突不同在于:

(一)组织间、党派间作出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行为是由背后较系统学习过资产阶级反革命思想的人在这些右派思想指导下经蛊惑,组织一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并对其“洗脑”后,才作出的。通常来说,若对这种行为不加以防范并斗争,破坏社会主义事业是很大的。就如爆发于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修例风波”。参与了乱港活动的就多数为不明世理的大学生,但其背后承担主要指导与提供资金来源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革命情报组织,他们就是在前期仔细研究了香港社会潜在的社会矛盾。并结合反革命的思想利用了年轻人的激进性最后在修例时刻抓住了时机,引起了暴乱。而香港特区政府也需要为暴乱程度发展到如此之大负一定责任,其政府受于美帝为代表的列强压力,一再持退让态度且多个政府部门被披露有乱港分子“内鬼”,导致了香港情况在早期不断恶化,袭警不还手,重打轻还手的情况不断出现。总结性地来说,我们面对这种真正的反革命的敌人要长期警惕,一旦发现便要不留余力地攻击。

(二)而在平时的学校或某些场地与青年人开展宣传活动产生的矛盾,大多数与社会风气,家庭背景和学习能力差异与多个客观条件有关联的,是具有很明显的个性的青年特色。最常见一种情况便是:有学生在课堂上或平日里就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议了起来,有坚持一个观点,另些持另一个观点或不作表态,他们的观点是多为主观的,各有自己的尖尖角角,要是碰作一起,大多是会得撞出火花来的,甚至不乏有些我们的同志说着说着情绪上来了,一场理性角度出发的理论争辩演化成了一场感性的争论,最后俩边都不让着对方,甚至因此结下个“架子”,因为各有一群支持者,最后更有甚者演变成了宗派主义的错误,这对一个整体的班级是很不好的。这样对宣传也会带来较大阻碍。当产生这种平时宣传工作上的争论与矛盾时,同志们要首先保持自己对事情思考的冷静,不可学了花和尚,“一气之下把人打死了”²,这样事情,不但不会得到解决,反而给你送来更大麻烦。在对待身边有思想错误的同学,要以耐心的帮助教育来解决问题。

(三)看到这里,有些同志就要发问了:“既然上面两种事例的对象都是学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一些要不留余力地攻击,另一些"大多数”以教育引导为主。”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行为极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的,始终是少数的,只是受限于知识面过小,而站在我们对面,有反革命倾向的,始终会是我们改造工作中面临的青年大多数。同志们要清楚地认识,这种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左与右矛盾是有普遍性的,我们要反对一切反革命思想,我们要与一切反革命的思想做斗争。这就需要同志们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结合对象具体的情况体现出来的,去严格地判断,他到底是无可救药问题严重的少数;还是只有偏见。行为尚可经教育而改正,甚至可以拉拢到我们的阵营中的大多数。 正如毛主席曾在《矛盾论》中写到: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上争的一切形式。

但是,我们共产主义者要深刻地认识,资产阶级仍然存在于世,对反动派宣传的包括:革命不必要论、奋斗就会幸福论等论调的揭露与斗争就会始终存在,就要坚持着斗争,就要坚定地拿起自己的武器作好“七擒孟获³,反复斗争,灵活机动”的准备。

二.家庭出身的矛盾
我先要说明的是,我在此反对文革时期的“血统论” ⁴的反动思想。在此我提的“家庭出身”具体指的是:对个人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和意识形态影响较大并长期生活的家庭,出身特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所经历的事情,这
个事情所指的是广义的;包括了:所受过的教育,所听过的、讲过的话,所交过的朋友等等。
我们要先搞清一个根本问题:研究分析所面对的对象的家庭出身是服务于我们如何按不同情况展开工作。也就是说,只要热心于我们的事业,他是小资出身,要这样做;是工农出身要那样做,而不是不做。归结下来,就是宣传工作要看菜品,定菜单。
俗话讲,人出生时就是张白纸,经历不同事情后才成了一幅幅不同的画。在我们之中,这种矛盾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党初期成立时,便吃过些苦头。陈独秀、张国焘⁵等由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依于经历所影响的认知,对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主张农民为革命力量的共产党人是抱有较大的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农民阶级有很大的局限性(此点在理论和史实上并非无道理,但他们放大了此缺点,而忽视了农民阶级的优点,下文可见),若吸收大量农民进入革命队伍,会影响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加上游击于山野的战法,红军与匪帮军队无异。毛泽东则敏锐地认为:结合中国是个农业国的实际,有红色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符合中国实际。最后的实践也证明了谁的法子是好法子。
但看到如今呢,这种家庭背景及经历的事情导致矛盾消失了吗?诚然没有,如一个班级要合购一些公用物品,共同承担一些公用开支,家庭条件较好的,过惯了富裕日子的公子哥或对平均收费无意见,或有些嫌弃他人给太少了,无法满足内心需求,但可能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差些的,相同的收费可能又会让其感到难以承担,觉得乱花钱。这些是生活的小事,那与我们的做宣传工作的事例有吗?诚然也有。
若你为了宣扬资本家的丑陋,剥削制度的黑暗,对着一些逢年过节就有不少商人围坐一席一个个“林黛玉”、“贾宝玉”们大说一通,他们大多便会觉得你这人出了奇。甚至产生敌视;你若对着文化素养与你有一定差异的工农子弟;把过度高深的理论大讲一通,别人大抵是听了一头雾水,对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怕是要望而生畏了,是起不到好作用的。
综上几个事例,陈独秀、张国焘等错误思想的出现,就与他们的出身的阶级背景与所经历的事情有不小的联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毛泽东同样是出身于情况不差的富农家庭,接收了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为何跳出了“历史的周期”呢?归根到底是他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他所经历了那些出现右派思想的党内人士所没有的——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了解了实情,结合了实际,才找对了出路。对于我们不少的同志呢?情况也是相近的,有些家人都被公知迷惑,又是小资产阶级出身,但在他人带动下或自主学习后,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真理又纠正了自己的一些过去的错,成了一名好同志。并且他们有的切实参与了调查,走近了群众,又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便找对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法子。
在平常与同志们的交往中,我总爱说:“小资产阶级出身的背景,既是我们工作的油门,也是我们工作的刹车。”就我与一些同志的经验总结,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变化,让我们了解二者的不同,过程的困难,使我们更有心得做其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工作;但若对小资产阶级思想清除不完全,又会让惰性、自由性等问题影响了工作。
所以说,我们的工作对象的出身、家庭和经历等会成为思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我们要针对有过不同经历的个体,在工作中深入了解情况,详细对可预见的一些情况做些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些对策。不可发生无的放矢,更不能打没准备的仗,就如伟人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⁶
最近一到两个月的工作里,我要求或建议了一些同志去在工作上(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去试试加上家庭出身的因素来辅助思考问题,得到不错的回馈。但单就此问题,与教育学也有不小关系,联系到该方面,我是个学生,还当不了先生,我建议大家可以向内行人去学习,并且辩证地吸收后加以运用,一些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书籍、视频可以看一下。我就不做过多评说了。

三性格差别的矛盾
我要说一下,性格的东西涉及到的学科实在是太多,请原谅我的能力有限,我为了研究这方面,我用了两个多星期浅显地了解了一下包括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心理学,唯心主义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了很多我过去所固有认知的内容,今天我尽量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去给大家论述一下性格的矛盾。
㈠认识性格
研究性格差别的矛盾,我们就要先研究性格;研究性格,其实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界也是分唯物主义心理学和唯心主义心理学的。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在近代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的唯心主义心理学,是占了这个学科的主流位置。并且活跃的心理学讨论竞争,也是唯心主义心理学的内部竞争。所以我一开始对心理学的接触,也是就此开始。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⁷的观点,他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指的就是人天生的欲望而驱使人所做出的行为,超我就是说人在学习了道德,法律等后,抑制行为的一个边界意识。而自我,则是在这两者之间权衡二者平衡,并且体现为行为的一个东西。比如你追求一个人,但是你不能不受法律牵制去骚扰,所以你会走过“恋爱”这个过程。

起初我了解到了这个层次之后,便觉得貌似已经找到真理了。但是又转念一想,如果只是单层地讨论一个个体的人,岂不轻易地把我上一个家庭出身的矛盾可以忽视并推倒了吗?经过深层次地查找和思考,我决定去追溯其性格这个问题的根本。

人是什么?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心理学研究不可逃避的本质问题。既然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那就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的理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至于人性,人性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化的人性。也就是说唯心主义者,有些小资产阶级们所说的人性,不过是他们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体现。

所以,苏联的维果茨基⁸同志对于人的个性的观点,给予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不同解释。

维果茨基对个性概念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限定,他认为个性并不是指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而构成他的独特性的一切个别差异的总和,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把个性概念的外延扩大了。他说:“我们对个性的理解要比通常使用这个词的意义狭窄一些”。他还指出:“我们并不主张把一个人区别于其他许多人从而构成他的独特性或是使之归之于某一定类型的一切个别特征都放到这里来”。由此可见,维果茨基把个性概念的内涵跟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从马克思所指出过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马克思在分析人的个性本质时所说的“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在个性概念中剔除了传统心理学所纳入的一切生物自然的特征,直接了当地指出了“个性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它所包含的是人身上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历史的东西”。这样,维果茨基认为:“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由于文化发展的结果产生的,因此个性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倾向于在儿童的个性与他的文化发展之间划上一个等号”。由此可见,维果茨基把个性看成是一种社会历史的范畴,这是十分清楚的了。

所以说,维果茨基的理论即是认为人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形成的不同的个性,就是因经历的不同的事件,也就是我们刚刚论述的家庭出身的矛盾,是个后天的结果。

㈡性格差别的矛盾

既然我们认识了性格是怎么来的,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举些例子来说说性格的矛盾。

我们党的历史上,就出现过一些性格上的矛盾。在秋收起义后,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由于成分复杂,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旧军队中解放过来的,他们并没有改变在旧军阀的部队中做长期形成的贪婪,腐败,暴虐等情况,导致当时的官兵关系一度紧张,使得革命队伍内忧外患,多重困扰。当时有个叫郭天民的连长,是个黄埔学生,很有军事能力,却性格很暴怒,喜欢打骂士兵,这种情况让毛主席担心革命队伍随时会有不攻自破的危机。为了解决这种性格的矛盾,毛主席在部队到达江西三湾村的时候,采取了人民军队胜利伟大抉择,“支部建在连上”,推进军事民主化,促进官兵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工农革命军浴血重生。郭天民同志也是在会议上被毛主席点名批评,经过党组织一系列的教育,郭天民同志克服了自己的性格问题,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种矛盾在平时有吗,诚然也有。有些同志是比较外向的,在各种活动中,是能主动地去参与、承担与合作,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便是属于是社交牛逼症的。但是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志,他在学习与实践中更倾向一个人去完成工作,进行活动。我们的同志去做宣传工作时,你不能用和外向的同学的大大咧咧,生搬硬套去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的身上。否则会令他人产生不适感,成了好心做坏事的荆轲,让别人成了“弹琴的美人” ⁹了。

㈢自闭症,抑郁症和内向
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自闭症,抑郁症和内向性格的关系,他们有不少方面可能会是表现出来有几分相似,但是他们简直是跟关羽,关宁和关胜的区别一样,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没有关联。

内向并不属于自闭症的症状,只是人的一种性格特征。内向性格与自闭症有着许多区别。比如儿童内向是只与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物有所交流,而自闭症则是患儿拒绝与外界任何事物进行交流。

在医学上,自闭症往往是在婴儿期诊断的,大多数是在24个月内发现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动作和行为刻板为典型症状,伴有精神障碍,精神症状,癫痫等伴随症状。

抑郁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情感障碍,其特征是情绪低落长达两周或更长时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往往还伴随着焦虑、激动,甚至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是一种心理疾病。

㈣总结

所以说,性格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惯性的心理特征,这个心理特征会参与指导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行动。性格虽然是常态化的东西,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如郭天民同志的例子,在经历了党的教育这个社会因素之后,他逐渐把自己性格中的暴怒的缺点改变了,在足够的量变下,产生了质变,也是为什么这个因素我们是可以考虑并去解决的原因。

四 学习能力差异的矛盾
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是一些学生,对于我们长期在学校里进行工作的同志们来说,学习是我们当下的主要任务。除了对学校应试要求的文化知识学习,对我们这些先进青年来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另一个重要的任务。

对于学习能力,仍然是要提到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同志。维果茨基的认识发展理论反对了皮亚杰¹⁰的儿童认识阶段性发展学说。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是有固定特定阶段的,是不变的,是一个以主观重点的学术观点。而维果茨基同志认为,社区环境和语言才是在学习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由于家庭出身的矛盾,不同的学生之间拥有着或多或少不同的社区环境;而由于性格差别的矛盾,不同学生之间就存在了语言,也就是交流的不同。综合起来,不同的学生,则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能力。

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同样的两个身体健康,11个月的婴儿,A是个男孩,父母亲对他的成长可能是更加“放养”,可能会鼓励他多去活动,他很快便学会了走路。B是个女孩,父母亲对她对于体态、姿态、“美”的要求更高于男生,对她的学习可能在这些方面的干预更多,那她学习走路的过程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大家却由于学校集合起来,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却承担着同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样的拥有着比较性的学术考试,学习能力差异的矛盾则会以成绩高低、排名先后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种矛盾在硬性要求的文化学习中,通常会在一个集体里,小至同一小组,大到整个年级,引起一种传递性的矛盾,一般我们叫做“鄙视链”,如:成绩拔尖的,看不起成绩中等的;成绩中等的,看不起成绩较为差的;到此还没完,成绩较差的学生还会看不起文化学习能力差的,技校学生。较为有趣的是,这种矛盾还会是有群体性的,成绩相似的会通常聚集在一起,莫名有一副甄嬛传的风范。

我着重说说这个矛盾,对我们的工作的影响。就目前经验来说,考虑这个因素对工作的影响,同样是重要的。有些同学在学校的学习中,承担同样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他学习能力较强,他用较少时间就能完成并足够参与学校的应试任务,取得满意的成绩,并有不少空闲时间。对于这些同学,我们的同志可以采取各种活动,让其多种形式参与到马列毛思想的学习中,并且可以给予他一定的阅读、调查或实践任务,令其在马列毛思想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领悟,并获得实际的收获感。

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同样的学习任务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对,也许是学习习惯不对等等,令他被学校的应试压力已经压的“难以呼吸”,但是由于他对马列毛思想的信仰,这使得他们经常出现无法平衡的烦恼。所以我们的同志在做这些同学的工作时,要以辅导学习,解决最直接的,最切身的应试困难为主,并且不能一刀切,提出过多假大空,不切实际的要求。具体可以组织一些助学会,讨论会,在切实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学习问题,调节心理的一些困扰,一方面可以穿插一些马列毛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任,扩大群众基础。

同样,除了学习压力带来的时间问题之外,在我们开展工作时,也要考虑同志们不同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习马列毛思想,归根到底还是在学习,我们需要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合适接触的文章,也需要经过结合实际考虑后,辅助为目的,帮助其制订具有符合自身条件与特点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可以是中长期的,内容要求有部分硬性的规定,但是在实行方法和实行条件上可以使他能灵活地选择。例如你安排一个同志,在2个月内要读完《共产党宣言》,但是阅读的方法和总结的模式就可以做些创新。你可以让他电子与纸质的相结合,也可以给他找一些比较容易接受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内容又比较合理的视频辅助其阅读。在此过程中,你也要进行自己的学习,不能当个指指点点的,不干实事,这样会使得同志对你慢慢失去好的印象,当然,你也需要对他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质量检验,多进行些合适的讨论交流,关注他的内心变化。

注意,对同志入门时的初期指导,根本目的是让其产生对这方面内容的兴趣,进而可以逐步脱离对其他同志的依赖,所以这基本是个师傅领进门,觉悟靠个人的事情,不易他人除讨论交流辩论外,干涉太多。

五幼稚的矛盾

首先,这种幼稚的矛盾是具有学生阶段鲜明特色的,由于上面说到的几个根本矛盾的原因,就会导致出现青年群体出现,看待事物不全面,考虑问题不周到或是行为具有偏激性,非黑即白地看待事物。此矛盾普遍存在于青年群体之中,在学生阶段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里我要强调说明的是,这个幼稚的矛盾并不是绝对地存在于每一个青年之中,我用词是普遍地存在。为什么呢?揪里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时至今日,资产阶级仍掌握了教育权,搞教育改革搞了多年,反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认知在学校的教育方法下,越来越差。我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这样的方法下读书,不去结合实际(是,虽然有所谓的“鼓励”,但是这是整这些实践,大多数的情况,是能简单糊弄,做做样子,不论是实践的单位的态度,还是学生们的态度,都是这样。),长期导致越来越高级的知识分子,却越来越脱离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实际,导致人不识五谷,不接触群众的事情,至今越来越严重。

谈论青年的问题,其实就是谈论一个人格问题;谈论幼稚的矛盾,就要聚集于人的三观。

世界观,就是指人对世界和世界上各种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而世界观是根据人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来做解释的。因此便会出现各种对世界的解释,但若要确定一个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正确,就要看他是否用事物的基础来解释世界。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事物的基础,就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就如同造房子的砖块。一间房子能造多高,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来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答案就会是:取决于砖块的承受力。这就是很典型的用造房子的基础来解释造房子的例子。但是如果没有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来解释这个问题,便会得出:看建造者的技术,看设计者的能力等等答案。而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入本源,用事物的基础去解释问题。而幼稚的矛盾存在的原因也是如此,没有形成利用事物的基本原理解释世界的习惯。

前段时间,某个示范性高中有一件事情,b栋和c栋部分学生之间,竟然是由于b栋同学夜间去卫生间开灯,就上升到了人格的攻击,吵得可谓是一片鸡飞狗跳;还有,部分高一学生对高三插队窗的不满,以至于上升到对高三学生的不满,这个情况的原因,也是源于幼稚,不成熟不全面的矛盾。前者是只看到自己的不方便,而没有想到他人的情况,而后者是没有看到高三学生时间紧迫的情况和学校在明知傍晚时间紧,食堂拥挤但又不肯采取开放食堂二楼的措施的情况。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本源地解释问题的现象

学生的经历见闻较为短浅,认知力,辨别力不强。不少学生在空闲时间喜欢上网冲浪,被动地接收信息。但一些视频或文章的观点有失偏颇,且具有明显的引导性和煽动性,世界观尚未完善,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容易受其影响,导致看待事物不全面,容易走向片面化,极端化,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幼稚的矛盾普遍存在于学生阶段。这一方面就如当下的B站为代表,很多人利用这些信息渠道散播有关黑人的犯罪案例,有关黑人打砸抢的负面信息(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散播,也就是说把这个问题扩大化)是占了主流,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逢黑必坏的错误舆论方向,详细我在写论网络斗争里谈过了,就不过度谈论了。

既然我们看到了这种幼稚的矛盾在学生中的普遍性,那我们的同志们又应该怎么做,怎么去处理这个矛盾呢

第一,同志们要在抓住学习余的空闲时间,学习马列毛思想,特别是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并将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问题的核心,从根本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同志们自己学习了思想之后,也不要忘了和身边的同学们交流,让更多的学生也能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身边人的思想觉悟,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解。
由于幼稚的矛盾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常见到犯错误的同学,但只要不是死命不改的,我们都应该用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因为人的精力有限,眼界和学识几乎肯定会在某方面有所缺陷,这就注定了人必定有犯幼稚病的一面。是人,就会必定犯错,切不可因为某一方面的暂时幼稚,就全盘否定某人。如果这样做,就同样犯了片面看待事物的错误。
第三,同志们一定要多抓紧课余时间,要做好利用。多去做调查,做实践,主动性地去挣脱资产阶级教育方式给予我们的铁链。可以自己给自己定些目标,尽量地轻任务但细节化,不要广撒网,最后弄的很多内容不清的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

六 总结

上面这几点的矛盾是需要大家综合利用的,但是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大体上左与右矛盾是根本性的,家庭出身的矛盾、性格差异的矛盾和学习能力差异的矛盾是属于直接的原因,而幼稚的矛盾则是表象的总结。总体地来说,就是个人经历与身边环境形成了个人的思想,个人思想指导个人的行为,而他的行为又会反应他的思想。如果他的思想有问题,他的行为无论怎么隐藏,总会暴露他自己的思想,所以大家如果真的希望分辨一个人他到底是什么成分,只要去耐心从团队合作,个人工作,思想表现等方面谨慎,综合分析,总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下定论,否则会导致侮辱一个同志的清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同志们要意识到的一点,这些问题不仅要考虑在面对其他同学的工作时运用。也可以作为一个个标尺,去详细地在工作中进行对自己行为的分析,才能贯彻共产党人能保持民主的胜利秘诀“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不会使得自己变得主观占了上头,只会分析别人的问题,自己却问题重重,否则就成了李白口中的鲁儒生¹¹。

avatar

泛左联盟,意为泛左翼团结的战线同盟,在当今晚期资本主义环境下,左翼势力在国际话语上式微,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当今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盟友,壮大实力,创出新天地。